導語:中公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,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、時政模擬題、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彙總等。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:實現種業科技的自立自強 。
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打好種業翻身仗。作為長期從事種業研究的科研工作者,全國政協委員、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對此倍感振奮。“種子是決定糧食單產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。”李成貴舉例説,過去玉米畝產很低,隨着雜交種的普及,玉米單產水平才呈現出穩定向上的增長。
“種子是農業的‘芯片’。加快種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中之重,必須高度重視。”經過多年的履職調研和科研工作,李成貴認為,目前我國農作物種業在種質資源蒐集保存利用、育種理論和方法、品種培育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,但創新效率和產業化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,新的技術成果推廣程度較低,種業企業規模效應還不夠高。“我國雖是農業大國,但資源稟賦相對較弱,應着力加強種業科技的創新研發,實現種業科技的自立自強,助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。”李成貴説。
“‘十四五’期間,我國種業科技創新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,明確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,提高種業創新效率和產業化水平。”李成貴建議,採取切實措施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,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,並以此為抓手促進種業企業提高質量,“要進一步推進科企合作,讓科學家創造價值、企業家放大價值。”李成貴舉例説,玉米品種“京科968”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與7家大型種業企業合作研發,目前“京科968”每年推廣面積已達3000萬畝,既提升了玉米單產水平,又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。
除了農作物種業之外,畜牧業育種創新同樣值得關注。李成貴説,畜牧業育種週期長,預期收益存在不確定性,要完善相關政策,強化畜牧育種人員的預期收益,提高科研人員從事畜牧育種的積極性。
原標題:實現種業科技的自立自強(履職思考)
文章來源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/html/2021-03/18/nw.D110000renmrb_20210318_2-18.htm
[聲明]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不構成商業目的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,我們會馬上處理。
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中公時事政治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註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時事政治頻道)
及時掌握時政熱點信息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蒐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7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
03-18